逃之夭夭
拼音táo zhī yāo yāo
含义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典故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近义词
溜之大吉、桃之夭夭
反义词
岿然不动
英文翻译
slip awa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成语举例:撞人者逃之夭夭,众人向他投去愤怒的眼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贬义,是逃跑诙谐的说法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夭,不能读作“wù”。
成语辨形:逃,不能写作“桃”。
成语辨析:见“溜之大吉”。
成语谜面:兆
详细解释
- 逃之夭夭是一个由典故演变而来的成语,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里的夭夭指的是桃树的花朵盛开的样子,而逃之夭夭则是引申为逃跑得十分迅速,没有任何痕迹。
使用场景
- 逃之夭夭常用于形容逃跑得非常彻底,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或痕迹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罪犯逃脱警方追捕,或者形容人们逃避责任或困境时的彻底逃避。
故事起源
- 成语逃之夭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诗经》。其中的《周南·桃夭》描写了桃树花朵盛开的美景,而成语逃之夭夭则是从中引申而来的。
成语结构
- 逃之夭夭是一个由三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罪犯逃之夭夭,警方一时无法找到他的下落。2. 面对困境,他选择了逃之夭夭,不再面对现实。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桃花盛开的美景,来记忆逃之夭夭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逃之夭夭的发音也比较特别,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朗读和书写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逃之千里、逃之遥远等,来扩展对逃避和逃跑相关成语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考试没准备好,逃之夭夭,不敢去上学。2. 初中生:小红偷吃了零食,被妈妈发现后逃之夭夭,躲进了自己的房间。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小王选择了逃之夭夭,离开了家乡去了远方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