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梭之拒
拼音tóu suō zhī jù
含义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同“投梭折齿”。
出处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典故出处
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近义词
投梭折齿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同“投梭折齿”。
成语举例: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虽遭投梭之拒,而未能忘情者也。”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用于男女之间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投梭之拒的“投梭”原指织布机中的投梭,用来穿梭经纬线,完成织布的过程。这个成语比喻拒绝别人的好意或帮助,不接受别人的好意。
使用场景
- 投梭之拒常用于描述某人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或好意,表现出不合作或固执的态度。可以用于形容个人间的交往、工作场合或社会关系中。
故事起源
- 据传,这个成语的故事来源于战国时期,当时齐国的大夫孟尝君在齐国任职。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送给他一件珍贵的礼物,希望能得到孟尝君的帮助。然而,孟尝君却拒绝了这个礼物,表示自己不需要别人的好意。于是,人们用“投梭之拒”来形容孟尝君拒绝他人好意的态度。
成语结构
- 投梭之拒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投梭”和“之拒”两个部分组成。
例句
- 1. 他总是投梭之拒,不接受别人的帮助。2. 她对朋友的邀请总是投梭之拒,显得很孤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投梭之拒”与织布机中的投梭形象联想,想象一个人在织布时,拒绝了别人的帮助和好意。可以通过想象这个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投梭之拒”相关的成语,例如“投桃报李”、“投鼠忌器”等。这些成语都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往和态度问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所以我投梭之拒。2. 初中生:他的同学主动帮他复习功课,但他却投梭之拒,自己一个人学习。3. 高中生:我向他借钱,但他投梭之拒,说不想插手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