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无礼
拼音ào màn wú lǐ
含义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出处《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典故出处
《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近义词
傲慢少礼
反义词
彬彬有礼
英文翻译
overbearing and insolen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成语举例:钱钟书《围城》:“他的傲慢无礼,是学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接见小国外交代表开谈判时的态度。”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对人的态度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形容人对待他人时态度傲慢、不恭敬,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目中无人、不尊重他人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史记》中的一则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名叫屈原的大臣,因忠心于楚王而被其他大臣嫉妒。有一次,楚王在宴会上醉酒,屈原趁机劝谏,但被其他大臣视为傲慢无礼,于是陷害屈原。后来,屈原被贬谪到了湘江边,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傲慢无礼”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傲慢无礼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形容词的顺序不能颠倒。
例句
- 1. 他对待下属总是傲慢无礼,没有一点尊重。2. 作为一名领导,他应该以身作则,而不是傲慢无礼地对待他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傲慢”和“无礼”两个词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高傲地对待他人,不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这样就能记住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目中无人”、“不恭敬”等,以扩展对于傲慢无礼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傲慢无礼让我很生气。2. 初中生:班里的一个同学总是傲慢无礼地对待老师和同学。3. 高中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得很傲慢无礼,完全不把对手放在眼里。4. 大学生:我们应该避免傲慢无礼的行为,尊重每个人的感受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