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民伐罪
拼音diào mín fá zuì
含义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典故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近义词
锄强扶弱
英文翻译
punish the tyrant and comfort the people <console the people and punish the wicke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成语举例: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锄强扶弱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吊民伐罪是指统治者对百姓进行刑讯逼供,无理迫害百姓。吊民指的是把百姓吊起来进行拷打、酷刑,伐罪指的是无故加害百姓,迫害无辜。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一般用于形容统治者滥用职权,对百姓进行无理迫害的情况。可以用于批评不公正的政治体制、揭露官员的腐败行为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对百姓进行刑讯逼供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百姓们遭受了各种酷刑和迫害,被迫承认自己没有犯下的罪行。吊民伐罪成语形象地揭示了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行为。
成语结构
- 吊民伐罪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其中,“吊”和“伐”都是动词,表示对百姓进行拷打和迫害;“民”和“罪”都是名词,指的是百姓和无辜的罪行。
例句
- 1. 这个统治者以吊民伐罪的手段,残害了无数百姓。2. 在这个国家,吊民伐罪的现象屡见不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统治者把百姓吊起来进行拷打和酷刑,无理迫害百姓的情景,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统治者滥用职权、迫害百姓相关的成语,如“横征暴敛”、“肆意妄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统治者对百姓进行吊民伐罪,是非常残忍的行为。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统治者对百姓进行吊民伐罪,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3. 高中生
- 吊民伐罪是一个反映社会不公和统治者滥用职权的成语,需要我们警惕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