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载戢干戈在词典中的解释
zàigān

载戢干戈

拼音zài jí gān gē

含义指不再诉诸武力

出处

词语

  • 载戢干戈

拼音

  • zài jí gān gē

解释

  • 指不再诉诸武力

详细解释

  • 载:装载;戢:收起;干:战争;戈:兵器。原意是将战争的兵器收起来,表示结束战争,恢复和平。后来泛指结束战争,达到和平的状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战争结束,恢复和平的场景。也可用于比喻各种冲突、争斗的结束,达到和解、和谐的状态。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则故事。项羽和刘邦在垓下大战,项羽兵败被迫撤退。刘邦派人追击,项羽的部下曹无伤被刘邦的追兵追上。曹无伤拿起自己的兵器,想要还击,但是他看到自己的兵器已经破损不堪,于是他将兵器收起来,表示不再战斗,希望能够达到和平的状态。后来人们就用“载戢干戈”来形容战争结束,恢复和平。

成语结构

  • 四个汉字的形式,每个字都有独立的含义,但结合在一起,表示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意思。

例句

  • 1. 战争结束后,两国领导人庄重地举行了载戢干戈的仪式。2. 在这个多年的冲突后,双方终于达成和解,载戢干戈,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位勇猛的战士,在战争结束后,他将手中的戈收起来,表示不再战斗,希望恢复和平。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战争和和平的历史故事,以及其他与战争和冲突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故事中,曹无伤选择了载戢干戈,希望结束战争,这是一个很勇敢的决定。2. 初中生: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战争结束后,人们都希望能够载戢干戈,恢复和平。

3. 高中生

  • 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它代表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4. 大学生

  • 载戢干戈是一个很有哲理的成语,它告诉我们战争和冲突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和平才是最终目标。

拆字解意

载戢干戈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