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臧否人物在词典中的解释
zāngrén

臧否人物

拼音zāng pǐ rén wù

含义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

出处《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典故出处

  • 《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近义词

  • 月旦春秋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
    成语举例: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使臧否人物也同样出现了秉的局面。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评论人物好坏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臧否人物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评价和批评。臧否,是指评价和批评他人的意思;人物,指人们所评价和批评的对象。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们对他人的评价和批评,通常是指负面的评价和批评。

使用场景

  • 臧否人物可以用在各种场合中,比如在讨论某个人的品德、能力或行为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人们对他的评价和批评。它也可以用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人物形象或展示人物的评价和批评。

故事起源

  • 臧否人物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左传》中,有一篇叫做《哀公问于仲尼》的章节,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哀公向孔子请教如何评价和批评人物的问题。孔子回答说:“臧否人物,可以无伤人。”意思是可以评价和批评他人,但要注意不要伤害到人。

成语结构

  • 臧否人物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臧否是动词短语,表示评价和批评;人物是名词,表示被评价和批评的对象。

例句

  • 1. 他经常臧否人物,总是挑剔别人的缺点。2. 在这个圈子里,臧否人物是很常见的现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臧否人物拆分成两个词来记忆。臧否可以联想为“脏否”,表示评价和批评别人的“脏”的一面;人物可以联想为“人物”,表示被评价和批评的对象是“人物”。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评价和批评相关的成语,比如“指鹿为马”、“鹿死谁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臧否了小明的作业,说他写得很乱。2. 初中生:同学们经常臧否别人的穿着和打扮。3. 高中生:学校里的学生会主席臧否了校长的决策,认为不公平。4. 大学生:在班级讨论中,同学们臧否了某个同学的观点,认为不合理。

拆字解意

臧否人物成语造句

  • 臧否人物造句(精选17条)

    1、世界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我不爱也不恨咋办捏?当他是路人而已,千百年来,华夏风流人物,无法一一臧否人物,各有所略。2、东汉末年,很多文人名士有感于的黑暗,出于参与政治的社会责任感而热衷于臧否人物而议论政治。3、“月旦评”的领军人物是汝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