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行远自迩在词典中的解释
xíngyuǎněr

行远自迩

拼音xíng yuǎn zì ěr

含义自:从;迩:近。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譬)如登高必自卑。”

典故出处

  •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譬)如登高必自卑。”

近义词

  • 由浅入深、登高自卑

反义词

  • 一步登天、好高骛远

英文翻译

  • to go far,one must start from near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自:从;迩:近。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成语举例:行远自迩,学习要先打好基础,然后再逐步加深。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由浅入深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ɡ”;迩,不能读作“mí”。
    成语辨形:迩,不能写作“而”。

详细解释

  • 行远自迩是由《左传·昭公十五年》中的“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演变而来的。原意是指一个人的行动虽然是在远处进行,但他自己感觉就像是离得很近一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把握大局,不怕困难,不怕跋涉。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他都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使用场景

  • 行远自迩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行动。例如,当一个人面临艰难的任务或挑战时,他可以用这个成语来鼓励自己,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不要怕困难,要有远大的目标和积极的态度。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十五年》中的“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是这个成语的最早出处。这句话原本是描述昭公登上高山时的心情,他觉得自己离山下的人很远,但实际上他离得并不远。后来,这句话引申为行动虽然远,但自己感觉离得很近,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把握大局,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成语结构

  • 行远自迩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行”、“远”、“自”、“迩”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在外地工作,虽然离家很远,但他一直保持着行远自迩的精神。2. 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行远自迩,不怕跋涉,勇往直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行远自迩”这个成语与“勇往直前”这个词语进行联想,来帮助记忆。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一个人积极向前、不怕困难的精神状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远见卓识”、“自卑自强”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学会行远自迩,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好的中学。2. 初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要保持行远自迩的精神,不怕困难,努力备战。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们要有行远自迩的眼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4. 大学生:面对就业竞争,我们要保持行远自迩的心态,不怕跋涉,积极寻找机会。5. 成年人:在职场上,我们要有行远自迩的胸怀,勇往直前,不断提升自己。

拆字解意

行远自迩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