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质虎皮
拼音yáng zhì hǔ pí
含义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典故出处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近义词
外强中干、羊质虎形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成语举例: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美人独去问谜面
成语故事
北魏龙骧将军羊祉的儿子羊侃身材高大魁梧,十几岁就随父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北魏皇帝召他入朝,故意说他是羊质虎皮,让他学老虎的样子,羊侃的手指在地板上抓了十个洞,真的像老虎那样,北魏皇帝称他是真正的壮士。
详细解释
- 羊质虎皮是一个由“羊质”和“虎皮”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羊质”指的是羊的皮肤,而“虎皮”指的是虎的皮肤。羊和虎在外表上有很大的差异,羊看起来温顺而柔弱,而虎则强壮而凶猛。因此,羊质虎皮形容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凶猛威武,但实际上内心却软弱无能。
使用场景
- 羊质虎皮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外表看起来很强大或威猛,但实际上内心却软弱无能的人。可以用于讽刺那些虚张声势、自命不凡的人,或者用来描述那些表面功夫很厉害,但实际能力很差的人。
故事起源
- 羊质虎皮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羊看到一只狮子的皮,非常羡慕它的威武和凶猛。于是,羊决定穿上狮子的皮,以此来吓唬其他动物。然而,当其他动物发现这只羊其实只是穿着狮子的皮时,它们都嘲笑它的软弱和愚蠢。
成语结构
- 羊质虎皮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名词+名词。
例句
- 1. 他看起来威风凛凛,但实际上是个羊质虎皮。2. 这个人外表看起来很凶猛,但实际上内心却软弱无能,简直就是个羊质虎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只羊穿着一张虎皮来记忆这个成语。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羊质虎皮”表示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提高你的汉语水平。你可以阅读成语故事书籍或者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起来很凶猛,但实际上他只是个羊质虎皮。2. 初中生:我以前以为他很厉害,但后来发现他只是个羊质虎皮。3. 高中生:那个学生外表看起来很凶猛,但实际上他只是个羊质虎皮,没有真正的实力。4. 大学生及以上:他虽然外表凶猛,但实际上他只是个羊质虎皮,一点实际能力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