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牛飨士
拼音chuí niú xiǎng shì
含义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伤而起,椎牛飨士……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典故出处
《后汉书·吴汉传》:“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伤而起,椎牛飨士……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
成语举例:如今西凉平定,军中旧例,合该椎牛飨士,做出庆赏的筵席。(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四折)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犒劳官兵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椎牛飨士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椎”是指用椎骨敲打,“牛”是指牛,“飨”是指享用,“士”是指人。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用椎骨打牛的人。椎牛飨士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勇猛果敢,有胆识和魄力,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使用场景
- 椎牛飨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勇敢和果敢的精神。可以用于赞美那些敢于面对挑战,勇往直前的人,也可以用来鼓励自己或他人勇往直前,不畏困难。
故事起源
- 椎牛飨士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宣公十三年》。故事中,晋国的宣公将要出征,他问晋国的大夫范宣子,如何能够打胜仗。范宣子回答说,“椎牛飨士”,意思是要找一些勇敢果敢的人,才能打胜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勇敢果敢的人才能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成语结构
- 椎牛飨士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椎”、“牛”、“飨”、“士”四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是一个椎牛飨士,勇敢果敢,从不畏惧困难。2. 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应该像椎牛飨士一样,勇往直前,不退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椎骨和牛的形象结合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勇敢的人用椎骨打牛,展现出他的勇敢和果敢的精神。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勇敢和果敢相关的成语,如“大智若愚”、“勇往直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椎牛飨士,勇敢地保护了小动物。2. 初中生:在面对考试时,我们应该像椎牛飨士一样,勇敢地迎接挑战。3. 高中生:他是一个椎牛飨士,勇敢地面对困难,从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