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度长絜短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ángjiàoduǎn

度长絜短

拼音dù cháng jiào duǎn

含义见“度长絜大”。

出处唐·刘知畿《史通·称谓》:“但以地处函夏,人传正朔,度长絜短,魏实居多。”

典故出处

  • 唐·刘知畿《史通·称谓》:“但以地处函夏,人传正朔,度长絜短,魏实居多。”

近义词

  • 度长絜大

英文翻译

  • compare length and siz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见“度长絜大”。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较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度长绝短是指能够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能够全面客观地衡量事物的优劣,正确判断是非曲直。这个成语强调了对待问题时应该具备全面客观的态度,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要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具有审时度势、善于分析问题、能够全面客观地衡量事物的能力。在工作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待问题不偏不倚,能够客观公正地分析和判断;在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被眼前的困难所迷惑。

故事起源

  • 《左传·隐公元年》中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公元前722年,鲁国的隐公派人去晋国向晋文公讨要土地,晋文公答应给予一片土地。但是,当隐公派人回来后,他们告诉隐公土地太小了。隐公问他们是如何判断土地的大小的,他们回答说:“我们用脚步来测量。”隐公听后,非常生气,认为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表象,没有能够全面地衡量土地的大小。于是,隐公用绳子将土地的边界拉长,告诉使者:“这就是你们所要的土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度长绝短是一种能够全面客观地衡量事物的能力,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表象,而是要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成语结构

  • 度长绝短是由“度”、“长”、“绝”、“短”四个汉字组成的。

例句

  • 1. 他是一个非常有眼光的人,总能够度长绝短地看待问题。2. 在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只看到他的短处,要能够度长绝短,全面客观地评价他的优点和缺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上,俯瞰着下面的景色,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被眼前的短暂困难所迷惑。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智慧,学习如何正确判断事物的优劣,以及如何以全面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度长绝短,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缺点。2. 初中生:我喜欢和那个同学一起做团队项目,因为他能够度长绝短地看待问题。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应该学会度长绝短,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困难。4. 大学生:在职场中,我们要具备度长绝短的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拆字解意

度长絜短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