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杜断房谋在词典中的解释
duànfángmóu

杜断房谋

拼音dù duàn fáng móu

含义喻指多谋善断。同“房谋杜断”。

出处《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於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典故出处

  • 《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於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近义词

  • 房谋杜断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喻指多谋善断。同“房谋杜断”。
    成语举例:杜断房谋劳午夜,江毫丘锦各名家。★柳亚子《寄毛主席延安》诗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能人之间的合作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唐朝初年,唐太宗善于任用能人为之服务,经常听从大臣的意见。一次他与文昭商量事情,房玄龄感慨地说:“非如晦莫能筹之。”等到杜如晦来到时,杜如晦立即分析房玄龄的计谋做出决断。他们两人合作得十分融洽,人称房谋杜断。

详细解释

  • 杜断,指阻止、制止;房谋,指别人的计谋或阴谋。杜断房谋表示阻止别人的计谋或阴谋,使其不能得逞。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阻止他人的阴谋、计谋,保护自己的利益或避免受到损失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叫杜甫,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有一位朋友叫房玄龄,他是唐代的宰相。有一次,房玄龄被一些人陷害,他们想要除掉房玄龄,夺取他的权力。杜甫得知此事后,立即采取行动,阻止了这些人的阴谋计划,保护了房玄龄。后来,人们就用“杜断房谋”来形容阻止别人的计谋或阴谋。

成语结构

  • 杜断房谋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巧妙地杜断了对手的房谋。2. 及时杜断房谋,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

记忆技巧

  • 可以结合故事起源中的杜甫和房玄龄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杜甫在阻止房玄龄的阴谋计划时,决断果断,成功地杜断了房谋。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杜甫和房玄龄的故事,以及他们在唐代的贡献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及时发现了同学们的小小阴谋,成功地杜断了他们的房谋。2. 初中生:老师及时发现了同学们的作弊计谋,果断采取措施杜断了他们的房谋。3. 高中生:他巧妙地杜断了对手的房谋,成功地保护了自己的利益。4. 大学生:我们要警惕别人可能对我们进行的阴谋,及时采取行动杜断房谋。5. 成年人:在商场上,我们要善于分析别人的意图,及时阻止他们的阴谋,杜断房谋。

拆字解意

杜断房谋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