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修心养性在词典中的解释
xiūxīnyǎngxìng

修心养性

拼音xiū xīn yǎng xìng

含义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

典故出处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

近义词

  • 修身洁行

英文翻译

  • cultivate the heart and natur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成语举例:我纵欲修心养性,那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冰心《寄小读者》)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注重自己的德行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修心养性是指通过内心的修炼和培养,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境界。修心强调的是个人内心的修炼,包括修正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养性强调的是个人的行为修养,包括保持内心的平和、谦虚和善良等。

使用场景

  • 修心养性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教育、培养人的品质和素养方面。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通过不断修炼自己的心灵和行为,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品德修养。可以在教育、培训、心理辅导等场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

  • 修心养性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修心养性强调的是个人内在修炼和品德培养,是儒家思想中提倡的一种修养方式。

成语结构

  • 修心养性是一个由动词和名词组成的成语。修心是动词,表示修炼自己的心灵;养性是名词,表示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例句

  • 1. 他一直注重修心养性,所以在工作中非常有耐心和责任心。2. 这位老师教育学生要注重修心养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修心理解为修炼自己的心灵,养性理解为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修心的“心”字与修养的“养”字进行联想,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学习修心养性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境界,还可以帮助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心理健康等。可以通过阅读儒家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深入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会用心对待学习,这样可以修心养性,提高成绩。2. 初中生:参加义工活动可以帮助我们修心养性,培养社会责任感。3. 高中生:学习文化经典是提升自己修养的一种方式,可以用来修心养性。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面临各种挑战,需要修心养性,保持心态平和。5. 成年人:工作中要注重修心养性,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拆字解意

修心养性成语造句

  • 修心养性造句(精选15条)

    1、修心养性修诚心,诚心诚意修品行。诚信社会人人建,打拐防骗美品行。尔虞我诈难立身,坦诚相待躬自省。一诺千金重承诺,德行天下贵诚信。2、佛家说“明心见性”,愿你拥有好心性;道家说“存心炼性”,愿你天天好心情;儒家说“修心养性”,愿你时时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