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哀哉
拼音wū hū āi zāi
含义呜呼:叹词;哉:语气助词。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处《诗经·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左传·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典故出处
《诗经·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左传·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近义词
寿终正寝、一命呜呼
反义词
健康长寿
英文翻译
All is los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呜呼:叹词;哉:语气助词。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成语举例:那婆娘精神恍惚,自觉无颜。解腰间绣带,悬梁自缢,呜呼哀哉。(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讽刺意味
成语结构:复杂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哉,不能读作“zhāi”。
成语辨形:呜,不能写作“乌”。
详细解释
- 呜呼哀哉是由“呜呼”和“哀哉”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呜呼表示悲叹的声音,哀哉表示悲伤、哀叹的意思。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面对困难、不幸或悲伤时的心情。
使用场景
- 呜呼哀哉常用于表示对不幸、灾难或悲伤情景的哀叹和悲痛。可以用于文学作品、演讲、议论文等多种场合。
故事起源
- 呜呼哀哉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的记载中。当时,晋国的公子重耳被楚国囚禁,公子重耳的父亲晋襄公非常担心,因此发出了“呜呼哀哉”的悲叹之声。后来,呜呼哀哉逐渐成为表示悲伤、哀叹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呜呼哀哉是由两个相同的词语组成的成语,表示重复强调悲伤、哀叹的情感。
例句
- 1. 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禁呜呼哀哉,泪如雨下。2. 在这个困难的时刻,我们应该团结一心,共同面对,而不是呜呼哀哉。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呜呼哀哉与悲伤、哀叹的情感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悲痛地呜呼哀哉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悲伤、哀叹情感相关的成语,如“悲天悯人”、“悲从中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看到小猫受伤了,小明不禁呜呼哀哉地大声哭了起来。初中生:考试没考好,他感到十分沮丧,呜呼哀哉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高中生: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他心情低落,呜呼哀哉地表达了自己的悲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