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巧偷豪夺在词典中的解释
qiǎotōuháoduó

巧偷豪夺

拼音qiǎo tōu háo duó

含义诈取与强抢。常用以形容不择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利。

出处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典故出处

  •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近义词

  • 巧取豪夺、诈取豪夺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诈取与强抢。常用以形容不择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利。
    成语举例: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小县少古迹》:“弹丸小邑,僻陋自惭,盖不得不为此巧偷豪夺之行也。”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夺取别人的东西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北宋末年,书画家米芾喜欢收藏书画真迹,他用尽一切手段去得到别人的书画,先是借阅研究,然后赖着不还,最后是临摹一幅还给主人。宰相蔡京是书画家,同样爱好收藏,很多人去进贡。米芾想尽一切办法从蔡京儿子蔡攸出得到王羲之的字。

详细解释

  • 巧偷豪夺是一个用来形容行为不正当、手段狡猾的人以巧妙的方式偷取或夺取他人的财物或权利的成语。其中,“巧偷”指的是用巧妙的手法进行盗窃;“豪夺”则表示用强力或霸道的方式夺取他人的东西。这个成语传达了负面的意义,强调了行为不道德和不正当的行为。

使用场景

  • 巧偷豪夺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择手段、为了自己利益不顾他人权益的人。可以用于揭露某些人在商业、政治或其他领域中使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或权力的行为。此外,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以巧妙手法欺骗、剥削他人的人。

故事起源

  • 巧偷豪夺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有一位名叫林冲的英雄人物,他以巧妙的手法偷取了官府的财物,被称为“巧偷”。后来,他因为豪勇的行为而成为了一位英雄,用强力夺取了他人的权利和财物,被称为“豪夺”。这个故事传承下来,形成了“巧偷豪夺”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巧偷豪夺是一个由两个成语组合而成的成语。其中,“巧偷”和“豪夺”都可以单独使用,但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一个人用巧妙手法偷取或夺取他人的财物或权利。

例句

  • 1. 他以巧妙的手法巧偷豪夺,最终积累了巨额财富。2. 这个公司的老板常常利用权力进行巧偷豪夺,损害了员工的利益。3. 这个政治家以巧妙的手段巧偷豪夺,为自己谋取了政治权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巧偷豪夺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巧妙的小偷用巧妙的手法偷取了他人的财物,然后又用强力夺取了他人的东西。

延伸学习

  • 了解巧偷豪夺这个成语的起源和含义之后,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财物或权力相关的成语,如“以权谋私”、“借刀杀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巧妙的方法巧偷了同学的铅笔。2. 初中生:她利用职务之便巧偷豪夺,损害了学校的利益。3. 高中生:这位政府官员以巧妙的手段巧偷豪夺,为自己谋取了巨大的财富。

拆字解意

巧偷豪夺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