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木脑壳
拼音yú mù nǎo ké
含义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
出处刘绍棠《柳伞》三:“‘大叔,谢谢您老人家!’黄金印淌下了热泪,‘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
典故出处
刘绍棠《柳伞》三:“‘大叔,谢谢您老人家!’黄金印淌下了热泪,‘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
近义词
榆木脑袋、榆木疙瘩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比喻人的头脑像榆木一样迟钝,思维不敏捷,缺乏聪明才智。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某人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理解力差等情况。
故事起源
- 榆木脑壳最早见于明代吴承恩所著《西游记》中,形容孙悟空的师弟沙和尚思维迟钝,不太聪明。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人愚笨的常用词语。
成语结构
- 榆木指榆木的木质坚硬,难以加工;脑壳指人的头脑。
例句
- 1. 他数学一点也不好,真是个榆木脑壳。2. 这个学生思维迟钝,真是个榆木脑壳。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榆木脑壳”这个成语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的头脑被榆木所包围,像榆木一样迟钝,思维不灵活。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智商、思维相关的成语,如“聪明才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榆木脑壳让他在数学问题上总是懵懵懂懂。2. 初中生:他虽然用功,但是榆木脑壳让他理解力差,总是做错题。3. 高中生:他虽然努力学习,但榆木脑壳使他在解题时思维迟缓,无法迅速找到解决方法。4. 大学生:这个同学虽然聪明,但有时候也会表现出榆木脑壳,思维反应有点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