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诚待物
拼音tuī chéng dài wù
含义拿出真心对待别人。
出处
词语
推诚待物
拼音
tuī chéng dài wù
解释
拿出真心对待别人。
出处
《资治通鉴·梁纪·高祖武皇帝大同四年》:“明公推诚待物,物亦归心;若用猜忌,去霸业远矣。”
示例
《明史·邹智传》:“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
详细解释
- 推诚待物是一种推崇真诚、待人守信的行为准则。它强调人们应该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并且对他人的承诺和信任要始终保持守信的原则。
使用场景
- 推诚待物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品德和待人态度。它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的赞赏和认可,也可以用来教育和提醒他人要以真诚和守信的态度对待他人。
故事起源
- 推诚待物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是孔子对于人际关系和待人处事的建议。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以真诚的心态对待他人,同时也要守信,不轻易背弃自己的承诺。
成语结构
- 推诚待物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推”、“诚”、“待”和“物”组成。
例句
- 1. 他一直推诚待物,深得同事的信任和尊重。2. 她的推诚待物的态度让她在社交圈中赢得了很多好友。3. 作为一个领导,他始终坚持推诚待物的原则,赢得了下属的支持和合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推诚待物”拆分为“推”,“诚”,“待”,“物”四个字,然后与其含义进行联想记忆。例如,“推”可以联想到推崇,表示赞赏;“诚”可以联想到真诚,表示诚实;“待”可以联想到待人,表示对待他人;“物”可以联想到事物,表示守信。通过将每个字与其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推诚待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真诚。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以及其他与待人处事相关的成语,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推诚待物的同学一起玩耍,因为他们总是很诚实和友好。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推诚待物,不要说谎,要守信用。3. 高中生:推诚待物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它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