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三挨四
拼音tuī sān āi sì
含义找各种借口推托。
出处
词语
推三挨四
拼音
tuī sān āi sì
解释
找各种借口推托。
推三挨四 (tuī sān āi sì)
出处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几次叫你做个手脚,你总是推三挨四,还打官话。”
示例
你开头就~,不肯接受命令,现在又说材料不够,亏你说得出口来! ★茅盾《腐蚀·十月二十三日》
常用
一般成语。
年代
当代成语。
结构
联合式成语。
词性
中性成语。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详细解释
- 推三挨四源于古代戏曲,原指演员推搡挨打时的动作规范。后来引申为说话离题或行动不着边际,没有重点或目的。
使用场景
- 推三挨四多用于形容人说话或行动不专心、不集中,经常跑题或离开主题。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戏曲演员,他在演出时总是喜欢随意推搡挨打,不按照剧本演出。其他演员为了制止他的行为,就把他推搡挨打,使他回到正轨。于是,人们就用“推三挨四”来形容讲话或行动不着边际的人。
成语结构
- 动词+数词+动词+数词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总是推三挨四,很少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 这个学生的思维跳跃太大,经常推三挨四,老师很难理解他的意思。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推三挨四”与演员在戏曲表演中的动作联想起来,想象一个演员推搡挨打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戏曲相关的成语,例如“打草惊蛇”、“对牛弹琴”等,可以帮助拓展对于中国文化和传统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在课堂上总是推三挨四,老师生气了。2. 小学生:我和同学一起做作业,他总是推三挨四,浪费了很多时间。3. 初中生:班里有个同学上课总是推三挨四,老师批评了他很多次。4. 高中生:考试时,我的思维有点推三挨四,导致答案没有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