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骨剥髓
拼音qiāo gǔ bāo suǐ
含义犹敲骨吸髓。比喻剥削压榨极其残酷。
出处《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陷君不义,忍心丧节,如令兄者。”
典故出处
《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陷君不义,忍心丧节,如令兄者。”
近义词
敲骨吸髓、敲骨榨髓
英文翻译
milk somebody dr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犹敲骨吸髓。比喻剥削压榨极其残酷。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残酷剥削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敲骨剥髓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由“敲骨”和“剥髓”两个词组成。敲骨指的是敲击骨头,剥髓指的是剥去骨髓。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对人或事物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就像是将骨头敲开,剥去骨髓一样,彻底揭露内部的真相。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问题、事件或人的分析研究十分深入彻底,没有遗漏任何细节,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和内在原因。
故事起源
- 敲骨剥髓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当时,主父偃因为犯罪被判处鞭笞三百下,并被剥去骨髓,以示惩罚。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对人或事物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
成语结构
- 敲骨剥髓是一个动宾短语,其中“敲骨”是动词短语,表示进行深入剖析的动作,“剥髓”是宾语短语,表示被剥去骨髓的对象。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敲骨剥髓的研究,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2. 这本书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敲骨剥髓的揭示,让人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锤子敲击骨头,然后剥去骨髓,揭示出骨头内部的真相。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剖腹藏珠”、“剖析”等,来扩展对深入剖析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教我们敲骨剥髓地分析问题,找到了正确答案。初中生:在写作文时,我喜欢用敲骨剥髓的方式来剖析问题。高中生:老师要求我们对这个实验进行敲骨剥髓的研究,以便找出潜在问题。大学生:在研究领域,敲骨剥髓的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成人: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敲骨剥髓地分析问题,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