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
含义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典故出处
《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近义词
一盘散沙
反义词
精锐之师
英文翻译
rabbl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成语举例: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乌合之众,不相统摄。(清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成语辨形:合,不能写作“和”。
成语谜面:煤堆
成语故事
西汉末年,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被打败后,刘玄称帝。扶风茂陵(今陕西省)人耿龠随其父耿况投奔了刘玄。没过多久,邯郸人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与,在西汉宗室刘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为帝,建都邯郸。这时,耿龠(gěng yuè)手下的孙仓、卫包便劝耿龠投归刘子与(王郎)。耿龠闻听大怒,按剑说道:刘子与这个反贼,我和他势不两立!等我到长安请皇上调动渔阳、上谷的兵马,从太原、代郡出击,来回几十天,便能以轻骑兵袭击那些乌合之众,势如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定能获胜。谁不识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贼,定遭灭族杀身之祸!。
详细解释
- 乌合之众是指由一群没有组织、纪律、思考能力的人组成的群体。这些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领导和规划,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操控。乌合之众往往容易被煽动,难以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
使用场景
- 乌合之众常用于形容人群中缺乏组织、纪律和自主思考能力的状态。它可以用来批评某个集体的无效行动、盲从和缺乏创造力。
故事起源
- 乌合之众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的著作《群体心理》中。他通过对群体行为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乌合之众的概念。
成语结构
- 乌合之众是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每个词的意思分别是:乌+ 合+ 之众,表示黑暗中聚集的群体。
例句
- 1. 这个群体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完全是乌合之众。2. 在没有领导的情况下,乌合之众很容易被煽动。3. 这个组织中的成员缺乏纪律,就像一群乌合之众。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乌合之众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群黑色的乌鸦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无序、混乱的群体,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群体心理学和集体行为的知识可以帮助深入理解乌合之众的含义和应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乌合之众没有按时完成作业。2. 初中生:在集会上,一群乌合之众被煽动起来,导致了混乱局面。3. 高中生:这个社团的成员缺乏组织和纪律,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