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胯下蒲伏在词典中的解释
kuàxià

胯下蒲伏

拼音kuà xià pú fú

含义蒲伏:通“匍伏”,指伏地爬行。指汉朝韩信年少时有胯下之辱。

出处宋·秦观《人材》:“将如韩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

典故出处

  • 宋·秦观《人材》:“将如韩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

近义词

  • 胯下之辱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蒲伏:通“匍伏”,指伏地爬行。指汉朝韩信年少时有胯下之辱。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同“胯下之辱”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秦朝末年,淮阴人韩信年轻时文质彬彬,十分斯文。屠中有一个恶少见韩信软弱可欺就纠集一帮人围攻他,让他求饶必须从恶少胯下钻过,韩信见寡不敌众就只好忍一时之气,从恶少胯下爬过。后来他成为一个大谋略家,帮助刘邦成就大业。

详细解释

  • 胯下蒲伏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动物在另一个人的胯下跪下,表示极度恭敬或顺从。这个成语的形象非常生动,意味着完全屈服于他人,并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顺从。

使用场景

  • 胯下蒲伏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他人的尊敬和顺从,尤其在描述对长辈、上级或权威人物的态度时常常使用。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恭敬地向他人请教或请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的命令或指示完全服从。

故事起源

  • 胯下蒲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于长辈、上级和权威人物有着非常严格的尊敬和顺从的要求。胯下蒲伏这个成语的形象来源于人们跪在胯下,以示尊敬和服从的场景。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后来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胯下蒲伏由三个部分组成:胯下、蒲伏。胯下指的是人或动物的胯部,蒲伏指的是跪下的动作。这个成语通过将胯下和蒲伏结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或动物跪在他人的胯下,表示极度恭敬和顺从。

例句

  • 1. 在老师面前,学生们胯下蒲伏,毫不敢有丝毫怠慢。2. 在父母的教诲下,孩子们胯下蒲伏,虚心听取长辈的意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胯下蒲伏的形象与跪在他人胯下的场景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或动物在他人的胯下跪下,以示尊敬和顺从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礼仪文化,了解古代社会对于尊敬和顺从的要求,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礼仪规范和态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很好,我们应该胯下蒲伏,好好学习。2. 初中生:在学校里,我们对老师要胯下蒲伏,尊敬他们的教诲。3. 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我们要胯下蒲伏,虚心向老师请教,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 大学生:大学生也应该胯下蒲伏,尊重老师的教导,努力学习,为将来做好准备。

拆字解意

胯下蒲伏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