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来报往
拼音bá lái fù wǎng
含义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出处《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
典故出处
《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
近义词
速来速往
英文翻译
to exchange visit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成语举例:少顷,以足床来,置地上,促客坐;又入,携短足几至,拔来报往,蹀躞甚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纤》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形容频繁往来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拔来报往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拔”、“来”、“报”和“往”组成。拔,指抽取、取出;来,指从某处到这里;报,指传达消息;往,指去的方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消息传得很快,来去匆匆,连连传递。
使用场景
- 拔来报往常用来形容消息传递的速度快、频繁,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递信息的情况下,使用这个成语非常贴切。比如,可以用在描述社交媒体上消息传播迅速的情况,或者用来形容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互相传递消息的场景。
故事起源
- 拔来报往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信方式。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因此需要通过人力传递消息。当有重要的消息需要传达时,人们会派遣专门的信使,他们会不断地传递消息,来回奔波,以确保消息能够及时传达给目标人物。这种来回传递的方式就像是一根根线拔来拔去,所以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拔来报往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介词组成。
例句
- 1. 在信息时代,消息拔来报往,转眼间就传遍了全世界。2. 学校里突发事件,消息拔来报往,很快就传到了每个班级。
记忆技巧
- 记忆这个成语可以通过将每个字的意思和发音联系起来。拔来报往的发音“bá lái bào wǎng”可以联想到“巴来宝旺”,然后将每个字的意思与其对应的发音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或参加相关的文化课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个小侦探,他总是能拔来报往地传递班级的消息。2. 初中生:在社交媒体上,消息拔来报往,大家都很快知道了最新的八卦。3. 高中生:学校突发事件后,消息拔来报往,全校的学生都被紧急疏散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