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
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含义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典故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近义词
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英文翻译
pull up the rice shoots with the intention of helping them to grow <try to help the shoots grow by pulling them upwar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成语举例: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欲速不达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谜面:禾--稿
成语故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详细解释
-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有时候农民会急于让幼苗长得更快,于是就会拔起幼苗,以为这样可以使其生长得更高更快。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会适得其反,因为幼苗还没有足够的根基和营养来支撑自己的生长。类似地,拔苗助长在日常生活中用来比喻急于求成,过早地希望成功,反而会适得其反。
使用场景
- 拔苗助长常常用来形容急于求成、过早期望成功的行为。比如,一个学生刚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学科,却希望马上取得高分,这就是拔苗助长。又如,一个刚刚创业不久的企业希望迅速扩大规模,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经验,这也是拔苗助长。
故事起源
- 关于拔苗助长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一则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个农民种了一块稻田,他非常焦急地希望稻谷能够快速生长。一天,他看到了一些幼苗长得比其他的快,于是他决定拔起这些幼苗,以为这样可以让它们更快地长大。然而,不久后,他发现拔起幼苗的那些稻谷长得并不好,反而比其他的稻谷矮小弱小。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拔苗助长来比喻急于求成,过早地希望成功的行为。
成语结构
- 拔苗助长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刚开始学习钢琴一个月就希望能够演奏一首难曲,这真是拔苗助长。2. 这家新创的公司希望一年内就能上市,但这样的做法可能会拔苗助长。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住“拔苗助长”的农耕背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农民拔起幼苗的画面,然后想象幼苗因为被拔起而无法正常生长的情景。这样的记忆图像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拔苗助长是中国汉语中的一个常用成语,了解更多类似的成语可以帮助你提高你的汉语水平。例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和"欲速则不达"都是与拔苗助长类似的成语,它们都是告诫人们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求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刚开始学习打篮球就想要和职业球员比赛,这是拔苗助长的想法。2. 初中生:我刚开始学习乐器就希望能够参加音乐比赛,这是拔苗助长。3. 高中生:我刚开始学习编程就想要开发一个复杂的软件,这真是拔苗助长。4. 大学生:我刚开始学习外语就希望能够流利地和外国人交流,这是拔苗助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