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来迟
拼音shān shān lái chí
含义形容来得很晚。同“姗姗来迟”。
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第三集:“备蜀锦十端,踵门请见,丽珊珊来迟,贾恨相见晚。”
典故出处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第三集:“备蜀锦十端,踵门请见,丽珊珊来迟,贾恨相见晚。”
近义词
姗姗来迟
反义词
争先恐后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来得很晚。同“姗姗来迟”。
成语举例:我不介意你的珊珊来迟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表示迟到的意思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
清朝时期,著名妓女钱姬长得十分漂亮,远近闻名,很多人争相追逐。一个四川商人到此做买卖,因为早听说钱姬十分出门,就带上蜀锦十匹前去求见。钱姬珊珊来迟,该商人两眼放光,顿时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详细解释
- 珊珊来迟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珊”字组成的成语。珊珊是指缓慢、迟缓,来迟则表示晚到的意思。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行动迟缓,来得晚的情景。
使用场景
- 珊珊来迟常用于形容某人迟到或行动迟缓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迟到的朋友、同事或家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做事情时反应迟缓,拖延时间。
故事起源
- 珊珊来迟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高祖本纪》。相传在刘邦起兵反秦时,刘邦的朋友陈平前来投奔。陈平从敌人那里逃出来后,一路上行动非常谨慎,走得很慢,以免被敌人发现。当他终于到达刘邦的营地时,刘邦欣喜地说:“陈平,你终于来了!”陈平回答说:“我是珊珊来迟。”从此,珊珊来迟成为了形容人行动迟缓,来得晚的成语。
成语结构
- 珊珊来迟由两个相同的“珊”字组成,每个字都有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共有四个音节。
例句
- 1. 她珊珊来迟,错过了电影的开头。2. 他珊珊来迟,让我们等了很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珊珊来迟”与迟到的场景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慢悠悠地走来的情景,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时间相关的成语,如“迟到”、“早退”等。还可以学习其他与行动迟缓相关的成语,如“拖泥带水”、“龟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珊珊来迟,让我们等了很久的校车。2. 初中生:她珊珊来迟,错过了老师的考勤。3. 高中生:我们班有个同学总是珊珊来迟,老师都已经上课了他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