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伉礼
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
含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同“分庭抗礼”。
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典故出处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近义词
分庭抗礼
英文翻译
be pitted against each othe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同“分庭抗礼”。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分庭伉礼是由“分庭”和“伉礼”两个词组成的。其中,“分庭”指的是分开庭院,即指将庭院分开给客人;“伉礼”指的是古代的婚礼,表示对待客人像举行婚礼那样恭敬。
使用场景
- 分庭伉礼常用于描述对待客人非常恭敬和礼貌的场合。可以用来形容主人对客人非常热情周到,待客有礼,或者用来形容人们在社交场合中互相尊重、彼此礼让的态度。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十五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鲁国的大夫季孙氏。季孙氏请来了一个名叫子路的客人,对他非常恭敬有礼,一直到子路离开后,季孙氏还亲自送他到门口。子路非常感动,赞叹季孙氏的待客之道,称之为“分庭伉礼”。
成语结构
- 分庭伉礼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其中“分庭”和“伉礼”都是名词,表示动作或状态。
例句
- 1. 他对客人总是分庭伉礼,非常有礼貌。2. 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懂得分庭伉礼。3. 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向外国客人展示分庭伉礼的风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主人,对待客人非常恭敬有礼,将庭院分开给客人,像举行婚礼那样庄重而热情。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待客之道和礼节有关的成语,如“礼尚往来”、“客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外婆家过夜,她对我非常好,像对待客人一样分庭伉礼。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学生总是很有耐心,像对待客人一样分庭伉礼。3. 高中生:在学校的开放日,学生们都要向来访的家长展示分庭伉礼,以展示学校的风貌和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