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罢黜百家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ùbǎijiā

罢黜百家

拼音bā chù bǎi jiā

含义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出处《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典故出处

  • 《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反义词

  • 百家争鸣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成语举例:……只认朗诵词和诗。笔者却不能够赞成这“罢黜百家”的作风(朱自清《论朗诵诗》)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只要一种方式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罢黜,意为罢免、废黜;百家,指各种不同的学派、观点。罢黜百家原本是指古代中国的秦始皇废黜百家争鸣,以儒家为主导的统一思想。后来,这个成语的意义扩展为排斥各种不同学派、观点的倾向。

使用场景

  • 在现代社会,罢黜百家常常用来形容排斥异己、不容纳不同意见的偏见、偏执行为。可以用于描述某些政治体制、组织或个人对不同的观点、学派进行压制、排斥的现象。

故事起源

  • 罢黜百家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采纳了儒家的学说,并废除了其他学派的观点,将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唯一官方思想。这一行为被称为“罢黜百家”,意味着废黜其他学派的观点。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罢黜为动词短语,百家为宾语。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政府一直在罢黜百家,不容纳其他学派的观点。2. 他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总是持有罢黜百家的态度。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其他学派观点的历史事件,用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秦始皇统一思想、儒家学说和其他学派的知识,以及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意见,不要罢黜百家。2. 初中生:政府不能一味罢黜百家,应该鼓励多元化的思想。3. 高中生:在学术界,罢黜百家会阻碍知识的进步和创新。4. 大学生:一个开明的社会应该包容各种不同学派的思想,而不是罢黜百家。

拆字解意

罢黜百家成语造句

  • 罢黜百家造句(精选14条)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定于一尊,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2、只认朗诵词和诗。笔者却不能够赞成这“罢黜百家”的作风。3、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4、罢黜百家之后,“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