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拼音gōng shuō gōng yǒu lǐ,pó shuō pó yǒu lǐ
含义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出处朱自清《公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
典故出处
朱自清《公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
近义词
公公有理,婆婆有理、各执己见
英文翻译
There is much to be said on both sides. <Wranglers never want word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成语举例: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有我的理,你有你的理,现在讲的是我的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双方争执不下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谜面:两口子吵架
详细解释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指在争论或辩论中,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方的观点也是正确的。这句成语强调了人们主观认识的相对性和主观性。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出现意见分歧或争论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各方坚持己见,各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公孙丑欲以文辞让庄子,庄子曰:‘子亦好辩乎?吾试问之,子见大树乎?’公孙丑曰:‘见之,有过于巨者数十步。’庄子曰:‘见棘乎?’曰:‘见之,百步之内不能无所系之。’庄子曰:‘然则奚方而可与言大木?奚方而可与言大木?奚方而可与言大木?奚方而可与言大木?奚方而可与言大木?奚方而可与言大木?奚方而可与言大木?奚方而可与言大木?奚方而可与言大木?奚方而可与言大木?奚方而可与言大木?奚方而可与言大木?奚方而可与言大木?’公孙丑曰:‘臣之所见非所谓大木者也。’庄子曰:‘然则子之所谓大树者,乃垂丝也,何足与言大木?且夫大木、杼柱、横泽,以亿计数,子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而只轩然堪为大木者,臣之所谓大木者,是丘之所谓垂丝也。’公孙丑曰:‘臣之所谓大木者,非垂丝也。’庄子曰:‘然则子之所谓大木者,乃桷柱也,何足与言大木?且夫大木、杼柱、横泽,以亿计数,子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而只轩然堪为大木者,臣之所谓大木者,是丘之所谓垂丝也。’公孙丑曰:‘臣之所谓大木者,非桷柱也。’庄子曰:‘然则子之所谓大木者,乃薪也,何足与言大木?且夫大木、杼柱、横泽,以亿计数,子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而只轩然堪为大木者,臣之所谓大木者,是丘之所谓垂丝也。’公孙丑曰:‘臣之所谓大木者,非薪也。’庄子曰:‘然则子之所谓大木者,孰与言大木?且夫大木、杼柱、横泽,以亿计数,子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而只轩然堪为大木者,臣之所谓大木者,是丘之所谓垂丝也。’公孙丑曰:‘臣之所谓大木者,非垂丝也。’庄子曰:‘然则子之所谓大木者,乃栴骨也,何足与言大木?且夫大木、杼柱、横泽,以亿计数,子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而只轩然堪为大木者,臣之所谓大木者,是丘之所谓垂丝也。’公孙丑曰:‘臣之所谓大木者,非栴骨也。’庄子曰:‘然则子之所谓大木者,孰与言大木?且夫大木、杼柱、横泽,以亿计数,子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而只轩然堪为大木者,臣之所谓大木者,是丘之所谓垂丝也。’公孙丑曰:‘臣之所谓大木者,非垂丝也。’庄子曰:‘然则子之所谓大木者,乃槁也,何足与言大木?且夫大木、杼柱、横泽,以亿计数,子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而只轩然堪为大木者,臣之所谓大木者,是丘之所谓垂丝也。’公孙丑曰:‘臣之所谓大木者,非槁也。’庄子曰:‘然则子之所谓大木者,孰与言大木?且夫大木、杼柱、横泽,以亿计数,子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而只轩然堪为大木者,臣之所谓大木者,是丘之所谓垂丝也。’”
成语结构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由两个相同的句子构成,通过平行的结构表达相同的观点。
例句
- 1. 在这个问题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2. 他们两个人总是争吵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是无法沟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公公和一个婆婆在争论中各自坚持己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形成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意见分歧和争论相关的成语,如“众口难调”、“争论不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观点。2. 初中生:在这个辩论比赛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表现得很棒。3. 高中生:这个问题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