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为上
拼音gōng xīn wèi shàng
含义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典故出处
《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英文翻译
It is better to ga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成语举例:清·朱之瑜《批新序二十条》:“襄子但玩弄之以收民心耳,亦犹孔明之于南蛮,攻心为上也。”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最好的心理战
详细解释
- 攻心为上是一种心理战术,强调在与他人交往中,要注重对方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通过影响对方的心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策略常用于政治、商业、战争等领域。攻心为上强调要善于洞察他人的内心,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和动机,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来影响对方的思想和行为。
使用场景
- 攻心为上可以应用于各种交往场景,如商业谈判、政治竞选、团队合作等。在商业谈判中,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策略,达成双赢的结果。在政治竞选中,了解选民的心理需求,可以更好地制定政策和宣传方案,赢得选民的支持。在团队合作中,了解团队成员的心理需求,可以更好地激励和管理团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故事起源
- 攻心为上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孙子兵法》中,是古代战争策略的一部分。《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兵书之一,强调心理战术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攻心为上的策略可以迷惑敌人、削弱其士气,从而获得战争的胜利。
成语结构
- 攻心为上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攻心”和“为上”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攻心”表示以攻击对方的心理为主要手段,“为上”表示放在首要位置。
例句
- 1. 在商业谈判中,攻心为上,要善于洞察对方的心理需求。2. 在政治竞选中,了解选民的心理需求是攻心为上的策略。3. 在团队合作中,攻心为上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攻心为上与心理战术联系起来记忆。想象自己是一位战略家,需要利用心理战术来影响对方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更多关于心理战术和影响力的内容。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俗语,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中对心理战术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与同学们的竞赛中,攻心为上,要善于通过表扬和鼓励来激励他们。2. 初中生:在班级的合作项目中,攻心为上,要了解同学们的心理需求,以便更好地分配任务。3. 高中生:在模拟辩论中,攻心为上,要善于运用心理战术来影响对方的观点和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