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默守静
拼音gōng mò shǒu jìng
含义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出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典故出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态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恭默守静是由“恭默”和“守静”两个词语组合而成的成语。恭默意味着保持恭敬的态度,不轻易发表意见;守静表示保持沉默,不说话。这个成语形容人保持谦虚、自持、守纪律的态度,不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受。
使用场景
- 恭默守静常常用来形容人在重要场合或者特定环境中保持沉默、不轻易发表意见的态度。它也可以用来劝告他人在某些情况下要谨慎行事,保持低调。
故事起源
- 恭默守静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注重谦虚、自持和守纪律的品德,认为人应该保持恭敬和沉默的态度,不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思想观念逐渐演变成了成语“恭默守静”。
成语结构
- 恭默守静是由三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恭默”和“守静”都是形容词,用来修饰主语。这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容易理解。
例句
- 1. 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我们应该恭默守静,静听领导的指示。2. 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们要恭默守静,不要互相交流。3.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恭默守静,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恭默守静”分解为“恭默”和“守静”,分别理解它们的含义,然后再整体理解成语的意思。2. 想象一个人在重要场合中保持沉默、不轻易发表意见的形象,将其与成语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恭默守静相关的成语,例如“沉默寡言”、“谦虚谨慎”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解时,我们要恭默守静,认真听讲。2. 初中生:在班会上,我们应该恭默守静,不要打断老师的发言。3. 高中生:在模拟考试中,同学们要恭默守静,专心答题,不要互相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