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偷安
拼音gǒu qiě tōu ān
含义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出处宋·汪应辰《文定集·廷试策》:“承晏安太平之后,苟且偷安,昧于远图,政令日弛,法度日隳。”
典故出处
宋·汪应辰《文定集·廷试策》:“承晏安太平之后,苟且偷安,昧于远图,政令日弛,法度日隳。”
近义词
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因循苟且
反义词
发愤图强、高瞻远瞩
英文翻译
be content with temporary easeand comfor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成语举例:南宋覆灭,显然是统治者苟且偷安、自取灭亡的结果。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苟,不能读作“jù”。
成语辨析:苟且偷安和“苟且偷生”、“苟延残喘”、“得过且过”;都有“只顾眼前;混日子”的意思。不同在于:①“苟且偷生”和“苟延残喘”还偏重指“勉强维持生存”的意思;苟且偷安和“得过且过”不含此意。②苟且偷安偏重指“贪图眼前安逸”的意思;“得过且过”偏重指“胸无大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③“苟且偷生”和“得过且过”只限用于人;苟且偷安和“苟延残喘”则不限。
详细解释
- 苟且偷安形容一个人安于现状,不愿追求更好的生活或工作条件。这种态度往往是因为对困难或风险的恐惧,或者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所致。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思进取、懒于奋斗的人,或形容某些环境或社会现象缺乏进步和创新。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上》:“人皆苦于冥冥之中,而莫之知者,此谓苟且也。夫且也者,非苟且之谓也,有所待者也。苟且之谓也,无所待者也。”意思是人们都在无知中受苦,但并不知道自己的苦,这就是所谓的苟且。而且,苟且并不是一种消极的状态,而是在等待机会的时候,暂时安于现状的一种姿态。
成语结构
- 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动词“苟且”和“偷安”组成。
例句
- 1. 他一直苟且偷安,没有追求更好的工作机会。2. 这个社会苟且偷安的现象需要得到改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苟且”和“偷安”这两个词的意思记住,理解为不追求更好、安于现状。2. 将这个成语与自己或他人的懒散、不积极的态度联系起来,形成形象记忆。
延伸学习
- 苟且偷安是一个贬义词,与之相对的是“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等词语。可以进一步学习这些词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以扩展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苟且偷安,没有认真学习。2. 初中生:有些同学苟且偷安,不愿意参加课外活动。3. 高中生:考试前夕,他们苟且偷安,没有好好复习。4. 大学生:有些大学生苟且偷安,不积极寻找实习或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