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衷
拼音wú dòng yú zhōng
含义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典故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近义词
无动于中、不动声色、麻木不仁
反义词
感人肺腑
英文翻译
unmove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成语举例: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神圣的抗战,死了那幺多的人,流了那幺多的血,他都无动于衷。”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衷,不能读作“āi”。
成语辨形:衷,不能写作“哀”。
成语辨析:无动于衷和“不动声色”都有不为外界所动的意思。但“不动声色”多用于形容态度镇定、冷静;而无动于衷还可以形容心肠硬、冷酷;或意志坚定。多含贬义。
成语谜面:外感;木偶吊孝
详细解释
- 形容人对于外界的事物完全不感兴趣,没有任何动作或情绪上的变化。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对他人的困境、苦难或请求等毫不在意,无动于衷的态度。
故事起源
- 相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齐国有一位叫邹忌的智者,他与齐王相交甚笃。一次,邹忌因为某个原因被赶出了齐国,他决定去找越国的君主求助。邹忌来到越国后,拜访了越王勾践,向他诉说了自己的遭遇。然而,越王勾践却对邹忌的遭遇毫不关心,无动于衷。最终,邹忌离开了越国,回到了齐国。这个故事成为了“无动于衷”这个成语的源头。
成语结构
- 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无”表示没有,否定的意思,“动”表示有动作,行动的意思,“于”是一个介词,表示在某个范围内,“衷”表示内心。
例句
- 1. 他听到别人遇到困难时,总是无动于衷。2. 她对于别人的感受总是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同情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无动于衷”与一个冷漠、无情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想象一个人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对周围的事情毫不关心,没有任何反应。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如“漠不关心”、“冷若冰霜”等,可以扩展对于冷漠和无情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告诉了老师我丢了作业本,但她却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反应。2. 初中生:班里有同学被欺负,但大家都无动于衷,没有站出来帮助他。3. 高中生:政府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无动于衷,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