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溺心灭质在词典中的解释
xīnmièzhì

溺心灭质

拼音nì xīn miè zhì

含义指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

出处语出《庄子·缮性》:“文灭质,博溺心。”

典故出处

  • 语出《庄子·缮性》:“文灭质,博溺心。”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
    成语举例:仆之驰骛于博杂也久矣。近稍知向里,自悟溺心灭质之为病。乃欲发愤而刊落之,然亦自悔其岁月之晚矣。★明唐顺之《与莫子良主事》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伪装自己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溺心灭质是指一个人沉迷于某种不良的行为或境地,导致其品质完全被毁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沉迷于恶劣的环境或境地,无法自拔,最终导致道德沦丧,无法修正。

使用场景

  • 溺心灭质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陷入恶劣的境地,沉迷于不良行为,无法自拔,最终导致道德败坏,无法修正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团体或者社会的境况。

故事起源

  • 溺心灭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中,淮阴侯刘邦在战乱时期,困守城中,食物不足。有人向刘邦建议用婴儿肉来充饥,刘邦对此深感震惊和愤怒,认为这种行为是对人性的毁灭,是溺心灭质的表现。

成语结构

  • 溺心灭质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溺心”和“灭质”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沉迷于赌博,渐渐溺心灭质。2. 这个社会问题严重,导致许多年轻人陷入溺心灭质的境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溺心灭质”拆解为“溺心”和“灭质”两个部分记忆。溺心可以理解为沉迷于某种不良行为,而灭质则表示品质被毁坏。通过理解每个部分的含义,可以更好地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有关品质、道德的成语,例如“无耻之尤”、“善恶终有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整天不学习,只玩游戏,溺心灭质了。2. 初中生:有些同学在网上追星追得太疯狂,溺心灭质了。3. 高中生:一些同学为了取得好成绩,不择手段,溺心灭质了。4. 大学生:有些学生整天追求享乐,沉迷于娱乐活动,溺心灭质了。

拆字解意

溺心灭质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