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词典中的解释
tánglángchánhuángquèzàihòu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含义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出处《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典故出处

  • 《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近义词

  • 一物降一物

英文翻译

  • covet gains ahead without being aware of danger behind as the mantis stalk the cicade,unaware of the oriole behind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成语举例: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毛泽东《质问国民党》)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分句;含贬义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进行兼并战争。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了准备攻打楚国的决定。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就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之后才能作别的打算。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你们不要议论了,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我决不轻饶!”
    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当时朝堂上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侍从,退朝后心中仍旧无法安宁,他觉得吴王这样做是在是太草率了,但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说服吴王,使其放弃攻打楚国的想法。于是这个侍从在吴王的后花园内踱来踱去地想办法,就在此时,他的目光无意中落到了树上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就有了主意。
    第二天天刚亮,这个青年侍从又来到了吴王休息的后花园,他手拿一把弹弓,在树底下转来转去。第三天早晨他又来到树下转悠,第四天、第五天早晨也是这样转来转去的。有人觉得他的行为很奇怪,就把这事告诉了吴王。
    第六天早晨,青年侍从又来了,吴王也来了,便问他:“你一连几天早晨来这花园里干什么?瞧你的衣服都被露水浸湿了,你到底要做什么呢?”这个青年侍从手拿弹弓,对吴王轻声说道:“大王,您小声一点。您向树上看,那里有一只蝉只顾着在那里高兴地吸露水,却没有觉察到有一只螳螂躲在他身后,弯着前肢,想要捕捉它呢!”
    吴王笑着说:“螳螂捕蝉,这有什么好稀奇的。”青年侍从说:“大王您再看,螳螂一心想捕蝉,但它不知道,还有一只黄雀在它身后,正伸长脖子,瞪着眼睛,想啄它呢.”
    吴王说:“这又说明什么呢?”
    青年侍从将手中的弹弓搭上泥丸对准黄雀,然后说:“那只黄雀只顾着看着蟑螂,却不知道我的弹弓已经对准它了。蝉、螳螂、黄雀都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想到自己身后的危险啊!”
    吴王听到这里,猛然醒悟了,他明白了青年侍从的用意,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

详细解释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一个人采用巧妙的手段,趁别人疏忽不备时从中获利。成语中的螳螂和黄雀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角色,螳螂是利用别人疏忽的一方,而黄雀则是追逐螳螂的一方。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某人利用别人的疏忽,从中获得利益的情况。例如,可以用在描述商业竞争中的策略、政治斗争中的手段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螳螂正在捕食蝉,而一只黄雀却在后面追逐螳螂。最终,螳螂没有捕到蝉,反而被黄雀捕食。这个故事寓意着人们不能贪得无厌,否则可能会落得个倾家荡产的下场。

成语结构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成语,由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

例句

  • 1. 他利用同事的疏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功地获得了晋升的机会。2. 这个政治家善于利用别人的疏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中获得政治利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螳螂、蝉和黄雀的形象牢记在心,将这个成语的意义与故事联系起来,从而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暗度陈仓”、“画蛇添足”等,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在考试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偷偷看了同桌的答案。中学生:那个商人利用竞争对手的疏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功地抢得了订单。大学生:政治家利用对手的疏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功地扳倒了对手。

拆字解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造句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造句(精选32条)

    1、此时各地诸侯霸主,皆欲以讨伐之名一统天下,但一山自有一山高,群雄皆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若兴兵讨伐,则让后人捡了便宜,故都不动声色,但却暗流汹涌。2、正因为如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捉人反被别人捉、你做人家“初一”人家做你“十五”的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