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拒辙
拼音táng láng jù zhé
含义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出处唐·刘知幾《史通·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典故出处
唐·刘知幾《史通·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近义词
螳臂当车、螳臂当辙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自不量力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螳螂是一种昆虫,因其具有拒敌的本领而得名。拒辙意为拒绝走别人已经走过的道路。螳螂拒辙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别人不听劝告,执意走自己的路,不顾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使用场景
- 螳螂拒辙常用来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听他人劝告的人。比如,一个人在面临重要决策时,如果不听取他人的建议,执意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就可以用螳螂拒辙来形容他。
故事起源
- 螳螂拒辙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庄子·秋水》。故事中,螳螂看到前面有一辙,就拒绝走在别人已经走过的道路上,而选择了另一条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螳螂拒辙的人往往自以为是,不愿意借鉴他人的经验,结果可能会陷入困境。
成语结构
- 螳螂拒辙是由螳螂、拒、辙三个词组成的。其中,螳螂指的是螳螂这种昆虫,拒表示拒绝,辙指的是别人已经走过的道路。
例句
- 1. 他总是螳螂拒辙,不听取别人的建议。2. 小明不愿意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作业,总是螳螂拒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只螳螂在面对一个已经有辙的路时,它拒绝走在别人已经走过的道路上,而选择了另一条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螳螂拒辙相关的成语,如螳臂当车、刻舟求剑等。这些成语都有着类似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螳螂拒辙的意思。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不听老师的话,螳螂拒辙,执意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2. 初中生:她总是螳螂拒辙,不听取父母的建议。3. 高中生:他螳螂拒辙,不顾同学们的反对,坚持自己的观点。4. 大学生:他在创业时螳螂拒辙,不愿意借鉴他人的经验,结果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