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黄雀
拼音táng láng huáng què
含义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略语。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打虎功思悬赏,杀人身被官拿,试看螳螂黄雀,劝君得意休夸。”
典故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打虎功思悬赏,杀人身被官拿,试看螳螂黄雀,劝君得意休夸。”
近义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略语。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螳螂和黄雀是两种天敌,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成语“螳螂黄雀”比喻两个对立的事物互相依赖、互相损害。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互相倚仗,互相制约,不断斗争。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只螳螂和一只黄雀,它们在一株树上争夺食物。螳螂想捉住黄雀,黄雀则想吃掉螳螂。它们互相倚仗,互相损伤,最终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是双双失败。因此,人们用“螳螂黄雀”来比喻两个对立的事物互相倚仗,各自受损。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螳螂和黄雀两个词语组成。
例句
- 1. 这两个公司一直在竞争,就像螳螂黄雀一样,互相制约。2. 这场比赛是螳螂黄雀的较量,双方都不肯退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螳螂和黄雀这两个词语形象化地描绘出来,想象螳螂和黄雀在一株树上争夺食物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对立关系相关的成语,如“水火不容”、“鸾凤和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同桌一直争吵,就像螳螂黄雀一样,互相损伤。2. 初中生:足球比赛中,两队队员互相倚仗,就像螳螂黄雀一样,争夺胜利。3. 高中生:政治斗争中,各个派系之间像螳螂黄雀一样,互相制约,争夺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