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逆耳良言在词典中的解释
ěrliángyán

逆耳良言

拼音nì ěr liáng yán

含义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典故出处

  •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近义词

  • 逆耳忠言

英文翻译

  • good advice unpleasant to the ear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成语举例:〖示例〗你不妨耐心地听一听逆耳良言,也许这对于你是有好处的。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说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逆耳良言是由“逆耳”和“良言”两个词组成的,其中,“逆耳”表示听起来不舒服或不愉快,而“良言”表示好的忠告或建议。逆耳良言意味着尽管听起来不舒服,但是实际上是有益的忠告或建议,可以帮助人们改正错误或提高自己。这个成语强调了接受批评和建议的重要性,即使它们听起来不那么愉快。

使用场景

  • 逆耳良言常常用于形容那些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是实际上是有益的建议或忠告的情况。它可以用来表达接受批评和建议的态度,以及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听起来不愉快而拒绝接受有益的忠告。

故事起源

  • 关于逆耳良言的具体故事并不多见,但它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强调了接受批评和建议的重要性。这个成语在《论语·子罕》中有所提及:“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征;礼乐征,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这段对话中,孔子强调了名字的重要性,指出了名字不正,言语就不顺,事情就无法顺利进行。这个故事表达了逆耳良言的含义,即接受有益的忠告和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逆耳良言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逆耳”和“良言”。其中,“逆耳”是形容词短语,意为听起来不舒服或不愉快;“良言”是名词短语,意为好的忠告或建议。整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意义明确。

例句

  • 1. 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是你应该接受逆耳良言,它能帮助你进步。2. 他的批评虽然逆耳良言,但是确实指出了我们团队的问题所在。3. 不要因为听起来不愉快而拒绝接受逆耳良言,它可能是你成长的机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逆耳良言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听到了一些不舒服或不愉快的声音,然后突然听到了一些好的忠告或建议,这些声音虽然逆耳,但是却是有益的。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意义。

延伸学习

  • 1. 深入学习其他与接受批评和建议相关的成语,如“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2. 阅读相关的文章和故事,了解更多关于接受批评和建议的重要性的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批评虽然逆耳良言,但是我会努力改正错误。2. 初中生:虽然家长的建议听起来不舒服,但是我会接受逆耳良言,努力提高自己。3. 高中生:尽管朋友的批评逆耳良言,但是我会认真思考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4. 大学生:虽然导师的意见听起来不愉快,但是我会以开放的心态接受逆耳良言,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拆字解意

逆耳良言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