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影藏形
拼音nì yǐng cáng xíng
含义隐藏形迹,不露真相。也比喻躲藏起来,不公开活动。
出处《邓析子·无厚篇》:“为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掩目塞耳,万民恐震。”
典故出处
《邓析子·无厚篇》:“为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掩目塞耳,万民恐震。”
近义词
销声匿迹、无影无踪、鬼鬼祟祟
反义词
出头露面、招摇过市
英文翻译
hide from public notice <go into hidi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隐藏形迹,不露真相。也比喻躲藏起来,不公开活动。
成语举例:若夫暗藏之汪精卫,则招摇过市,窃据要津;匿影藏形,深入社会。(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躲藏起来,不公开活动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匿,不能读作“ruò”;藏,不能读作“zànɡ”。
成语辨形:藏,不能写作“櫺”。
成语辨析:匿影藏形和“销声匿迹”都有隐藏起来的意思。但匿影藏形重在隐藏形迹不露真相;可能是以另一种面目出现;而“销声匿迹”则指不出声;不露面。一般用作谓语、定语。
详细解释
- 匿影藏形是由“匿影”和“藏形”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匿影”意为隐藏自己的身影,即不露面;“藏形”意为隐藏自己的形象,即不表现出来。结合在一起,表示人或物隐藏起来,不显露出来。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物不愿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或者不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华或真实面貌。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关键时刻隐藏自己的身份或意图,或者形容某物在某个环境中不容易被察觉。
故事起源
- 关于匿影藏形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没有明确的记载。
成语结构
- Subject + 匿影 + 藏形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匿影藏形,不喜欢在人前出风头。2. 这个组织一直匿影藏形,我们很难找到他们的踪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黑暗的角落里,身影被隐藏起来,同时他还用手遮住了自己的脸,形象也被藏起来。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隐藏、不露面相关的成语,如“匿名”、“无影无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戏中匿影藏形,让别人找不到我。2. 初中生:他在班级中匿影藏形,没有参加任何社交活动。3. 高中生:她总是匿影藏形,不愿意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4. 大学生:考试前,大家都在匿影藏形,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复习策略。5. 成年人:他在工作中匿影藏形,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