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三日
拼音hé qīng sān rì
含义为升平祥瑞的预兆。
出处《易纬乾凿度》卷下:“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吾圣主始生,此河清者三日。黄河清,圣人出,今果然矣。”
典故出处
《易纬乾凿度》卷下:“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吾圣主始生,此河清者三日。黄河清,圣人出,今果然矣。”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为升平祥瑞的预兆。
成语举例:逾年辛酉,钦天监奏日月合壁,五星连珠……豫河监督奏河清三日。★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七回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河清三日是一个描述政府清明廉洁的成语。河指江河沟渠,清指清澈透明,三日指时间的短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当政府或官员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廉洁、清明的作为时,但这种状态只能持续三天,之后便会恢复原状,继续腐败或不廉洁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政府或官员的腐败行为,并且形容政府的清廉只是短暂的表象,不能持久。
故事起源
- 相传,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王安石的官员,他任职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治官员的腐败行为。在他上任后的头三天,政府的作风变得清明廉洁,但随后便恢复了原状。这个成语就是以王安石的治理经验为背景而来。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数量+时间
例句
- 1. 这个地方的政府官员只有河清三日的表现,之后便会陷入腐败的泥淖。2. 虽然他在上任初期表现出了廉洁的作为,但很快就证明他只是一个河清三日的官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将“河清三日”与清澈的河水联想在一起,然后想象这种清澈的状态只能持续三天,之后便会变回原来的样子。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政府廉洁、反腐败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政府官员的廉洁作为只能维持河清三日。2. 初中生:这个城市的政府只有河清三日的表现,之后便会重蹈覆辙。3. 高中生:对于政府的廉洁,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河清三日,应该追求长期的清明政务。4. 大学生:政府的清廉应该是持久的,而不仅仅是河清三日的表面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