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如木鸡
拼音dāi rú mù jī
含义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典故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近义词
呆若木鸡
英文翻译
clutch up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举例:那几个军人和财主,一个个呆如木鸡。★鲁彦周《廖仲恺》第六章八五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呆板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呆如木鸡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呆滞、无动于衷或无知无觉的状态。它暗示了一个人缺乏反应或表现出缺乏思考和情感的迟钝状态。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对外界事物毫无反应或无动于衷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在某个特定的场景中表现得十分呆滞。
故事起源
- 呆如木鸡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相传有一只鸡被人用木头雕刻成形,但却没有任何生命力。这只木鸡被放在田间,无论风吹雨打,它都没有动静。因此,人们就用“呆如木鸡”来形容一个人呆呆地、无动于衷的样子。
成语结构
- 呆如木鸡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呆如”表示呆滞的状态,“木鸡”指的是不会动的鸡。
例句
- 1. 他听到好消息时,呆如木鸡,一言不发。2. 在家里,我姐姐总是呆如木鸡,不愿意参与任何活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呆如木鸡”与一个呆滞无动的木头鸡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今天一直呆如木鸡,没有笑也没有说话。2. 小学生:考试时,我变得呆如木鸡,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的问题。3. 中学生:面对突发事件,他的反应很慢,呆如木鸡一般。4. 大学生:在演讲比赛中,紧张的我变得呆如木鸡,忘记了自己的发言稿。5. 成年人:面对老板的批评,他表现得呆如木鸡,没有任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