褎如充耳
拼音yòu rú chōng ěr
含义褎:常带笑容。面带笑容,塞耳不闻。
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典故出处
《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近义词
裒如充耳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褎:常带笑容。面带笑容,塞耳不闻。
成语举例:《明史·汤开远传》:“辄浚巡退缩,即严旨屡颁,褎如充耳。”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服饰与德行不相称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褎,指耳朵上的耳廓;充耳,填满耳朵。褎如充耳意味着将耳朵塞满,使声音无法进入,形容人对他人的劝告、指责等完全置之不理,不加理会。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对他人的忠告或批评漠不关心,不听取他人的意见。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淮南子·人间训》:“褎如充耳,言莫能入。”意思是耳朵被褎填满了,言语进不去。据说这是古代一个叫褎如的人,把耳朵填满了褎,导致听不见别人的话。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人对他人的忠告漠不关心,不听取。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如+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对别人的意见总是褎如充耳,从不听取。2. 不要对他的劝告抱有幻想,他对于建议总是褎如充耳。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褎如充耳”想象成一个人的耳朵被褎填满,声音无法进入,表示对他人的劝告不闻不问。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听觉相关的成语,如“充耳不闻”、“聋者无色”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要好好学习,但我觉得褎如充耳,我还是想玩。2. 初中生:父母对我的学习提出了很多建议,但我总是褎如充耳,没有在意。3. 高中生:老师的批评对我来说已经褎如充耳了,我觉得他们不了解我。4. 大学生:虽然身边的人都劝我不要这样做,但我对他们的话褎如充耳,我坚持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