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杜耳恶闻在词典中的解释
ěrèwén

杜耳恶闻

拼音dù ěr è wén

含义塞住耳朵不愿听。

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典故出处

  •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塞住耳朵不愿听。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杜耳恶闻源自《左传·襄公》:“襄公杜耳恶闻,不使传也。”意为襄公掩盖了坏消息,不让它传播出去。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故意遮掩事实真相的行为,用来形容掩盖恶劣行为或者不良消息。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政府、企业、个人等对坏消息进行掩盖、封锁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在处理问题时不敢面对现实,选择逃避或者掩盖真相。

故事起源

  • 成语“杜耳恶闻”源自《左传·襄公》。襄公是齐国的君主,他有一个儿子犯了大错,但襄公为了维护家族的名声,选择将这个坏消息掩盖起来,不让它传播出去。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杜耳恶闻”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杜耳恶闻为四字成语,由“杜”、“耳”、“恶”、“闻”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这家公司发生了严重的财务问题,但他们却一直在杜耳恶闻。2. 政府官员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常常会采取杜耳恶闻的手段。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拆解记忆。其中,“杜”可以联想到封锁、掩盖;“耳”可以联想到听觉;“恶”可以联想到不好的事情;“闻”可以联想到消息、传闻。通过联想记忆每个字的意义,再结合起来记忆整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掩耳盗铃”,也可以学习相关的词语,如“封锁消息”、“掩盖真相”。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没收了我的作业,我就杜耳恶闻,不让爸爸妈妈知道。2. 初中生:他们班上有同学在考试作弊,但大家都杜耳恶闻,不敢说出来。3. 高中生:政府为了掩盖疫情的严重性,采取了杜耳恶闻的策略,导致疫情迅速扩散。4. 大学生:公司高层出现了丑闻,但他们选择杜耳恶闻,不让员工知道真相。

拆字解意

杜耳恶闻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