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然失色
拼音dá rán shī sè
含义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典故出处
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近义词
大惊失色
反义词
神色自若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成语举例:借助汽车灯的光亮,我俩看到前边枣树林里有一群狗样的东西在转动,它们眼里闪着绿光,“有狼!”我的副手怛然失色地喊了起来。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状语;指害怕而失色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怛,不能读作“hén”。
详细解释
- 怛然失色是由“怛然”和“失色”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怛然指的是内心深感惭愧、羞愧的情绪;失色表示脸色变得苍白无光。怛然失色形容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非常羞愧或自惭形秽,内心懊悔不已,脸色变得苍白无光。
使用场景
- 怛然失色常用于形容人因为自己的过错或错误而感到极度羞愧和内疚的情况。例如,当一个人犯下了严重的错误或做出了可耻的行为后,可以说他怛然失色。
故事起源
- 怛然失色的故事起源于《史记·恩义传》中的一个故事。相传,秦朝时期,有一个叫做李斯的人,他是秦始皇的宰相。他因为一些政治手段和秦始皇产生了矛盾,最后被秦始皇处死。李斯在临刑前说:“我怛然失色,非因死也。”这句话意思是他感到非常羞愧和惭愧,并不是因为害怕死亡。
成语结构
- 怛然失色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句子的修饰语。
例句
- 1. 他听到自己的谎言被揭穿后,怛然失色。2. 小明偷了同学的钱包,当被发现时,他怛然失色,低下了头。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怛然失色与“内心羞愧脸色苍白”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感到非常羞愧,内心懊悔不已,脸色变得苍白无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羞愧、惭愧相关的成语,如“愧不敢当”、“惭愧难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了,我怛然失色。2. 初中生:我因为说谎被父母发现了,我怛然失色。3. 高中生:我因为考试作弊被学校开除了,我怛然失色。4. 大学生:我因为抄袭被学校开除了,我怛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