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游鱼
拼音fǔ dǐ yóu yú
含义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
出处《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典故出处
《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近义词
鱼游沸鼎、鱼游釜中、瓮中之鳖
反义词
化险为夷
英文翻译
a fish swimming in the bottom of a cauldrom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
成语举例:他们已是飞走路绝,恰似釜底游鱼,或降或死,别无他途。(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一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釜,不能读作“jīn”。
成语辨形:釜,不能写作“斧”。
成语辨析:釜底游鱼与“鱼游沸鼎”有别:釜底游鱼属名词;一般不作谓语;“鱼游沸鼎”属动词;当作谓语。
成语谜面:锅底活鱼
成语故事
东汉著名的清官张刚遭到外戚大将军梁冀的陷害,被派去强盗横行的广陵地区做广陵太守,想借刀杀人。张刚只好走马上任,到达广陵,第一件事就去义军张婴的营帐劝降谈判,张婴敬畏张刚的为人,说出自己釜底游鱼的滋味就归顺朝廷。
详细解释
- 釜底游鱼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位叫做庄子的哲学家,他曾经在一次宴会上,见到了一个在釜底游动的鱼。庄子看到这只鱼的自由自在的游动,感叹道:“这只鱼能在釜底游动,难道不是因为它已经死了吗?”庄子的意思是,这只鱼只有在釜底游动,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因此,釜底游鱼成为了一个比喻,在困境中苟且偷生或者在危险中求生存。
使用场景
- 釜底游鱼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在困境中艰难求存的情况。比如,当某个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但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勉强应付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境况。
故事起源
- 釜底游鱼的故事源自于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他的著作《庄子》。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寓言式的故事而闻名。这个故事通过描述一只在釜底游动的鱼,寓意着在困境中苟且偷生的智慧。
成语结构
- 釜底游鱼是一个四字成语,由“釜底”和“游鱼”两个词组成。其中,“釜底”表示锅底,指的是最危险、最困难的境地;“游鱼”表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比喻在困境中苟且偷生。
例句
- 1. 在经济危机中,许多企业不得不采取釜底游鱼的策略来求生存。2. 当你遇到困境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学会釜底游鱼,寻找生存的机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釜底”想象成一个热锅底部,而“游鱼”则是在锅底中游动的鱼,形象地表示在困境中苟且偷生的情况。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其他成语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庄子的著作《庄子》,以及其他相关的成语,如“瓮中捉鳖”、“画饼充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釜底游鱼。2. 初中生:考试前的复习阶段,我们都要采取釜底游鱼的策略来提高成绩。3. 高中生:在竞争激烈的大学录取考试中,许多学生不得不釜底游鱼,争取一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