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打草惊蛇在词典中的解释
cǎojīngshé

打草惊蛇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含义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处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典故出处

  •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近义词

  • 操之过急、因小失大

反义词

  • 欲擒故纵、引蛇出洞

英文翻译

  • 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成语举例: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蛇,不能读作“sé”。
    成语辨形:惊,不能写作“警”。
    成语辨析:打草惊蛇和“风吹草动”;都有前因后果的关系;但“风吹草动”通常指轻微的动荡和变故。
    成语谜面:异

成语故事

  •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详细解释

  • 打草惊蛇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农夫在田地里发现了一条蛇,他打算等到蛇进入草丛后再捉住它。然而,农夫在捉蛇之前先打草惊动了蛇,结果蛇被吓跑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指在行动之前不慎引起对方警觉,从而破坏了原本的计划。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行动不谨慎,导致计划失败或被对方察觉的情况。例如,当你要进行秘密行动时,不小心引起了对方的怀疑或警觉,就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 打草惊蛇的故事最早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一书中。这个故事通过打草惊蛇的情节,告诫人们在行动之前要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成语结构

  • 打草惊蛇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打草”表示不慎的行动,“惊蛇”表示对方的警觉。

例句

  • 1. 他在进行秘密行动时,不小心打草惊蛇,结果被对方发现了。2. 在进行计划之前,我们要注意避免打草惊蛇,否则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打草惊蛇的故事形象化地描绘出来,例如想象一个农夫在田地里捉蛇时不小心打草惊动了蛇的场景,或者画一个农夫和一条蛇的图像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语相关的故事和类似意义的成语,例如“杀鸡取卵”、“破釜沉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考试之前不小心说出了题目,就像打草惊蛇一样,结果被老师发现了。2. 初中生:他在准备给朋友一个惊喜时,不小心泄露了秘密,就像打草惊蛇一样,朋友提前知道了。3. 高中生:他在策划一次夜间行动时,不小心引起了警察的怀疑,就像打草惊蛇一样,计划失败了。

拆字解意

打草惊蛇成语造句

  • 打草惊蛇造句(精选54条)

    1、倏忽之间,他的脸色微微变化:“就算想要偷袭我们,总不可能事先就打草惊蛇吧?到底是敌人太蠢,还是敌人太聪明了呢……呵呵,宁可信其有吧。2、一旦打草惊蛇,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在想回头收拾她们就难上加难。3、对方似仍未察觉,我们先按兵不动,免得...

  • 打草惊蛇造句,打草惊蛇的意思(精选20条)

    一、语义说明击打草丛以吓走蛇。使用类别用在「事先防备」的表述上。例句01、在野外要进入草丛时,切记要先打草惊蛇。02、我爬山时一定带根棍子,既可以当拐杖,又可以打草惊蛇。二、语义说明比喻行事不密,致使对方有所警觉,而预先防备。使用类别用在「...

  • 打草惊蛇造句(精选19条)

    1、我爬山时一定带根棍子,既可以当柺杖,又可以打草惊蛇。2、警方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所以派出便衣警察埋伏在四周。3、最后他们决定最好不要打草惊蛇并且不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4、你打草惊蛇了惊什么蛇?5、小偷已经进来了,所以最好不要打草惊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