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不达意
拼音cí bù dá yì
含义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典故出处
《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近义词
词不达意、言不及辞
反义词
言必有中
英文翻译
the language fails to express the idea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成语举例:大概学作文时,总患辞不达意。(鲁迅《两地书》一一)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说话与写作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辞,指言辞;达意,指表达意思。辞不达意形容说话或写作时,用词不准确,表达不清楚,无法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别人。
使用场景
- 适用于各种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场合,表达对某人的指责或批评时常用。
故事起源
- 古代有一个叫孔融的人,他年轻时聪明机智,以辞章之才闻名。有一次,孔融参加科举考试,他写了一篇文章,但是被考官认为辞不达意,无法理解他的意思。后来,孔融因为政治原因被害,他的文章也被认为是“辞不达意”。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了。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辞为主语,达意为谓语。
例句
- 1. 他的演讲辞不达意,没有说清楚自己的观点。2. 这篇文章写得太含糊了,辞不达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辞不达意”拆解成“辞”和“不达意”两部分记忆,辞表示言辞,不达意表示无法表达清楚。可以通过多次阅读和使用该成语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言之不凿”、“弄巧成拙”等,以丰富词汇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的作文被老师批评了,他说我写得辞不达意。2. 初中生:我在班会上发言时,紧张得说得辞不达意,同学们都笑了。3. 高中生:我写的论文被导师批评了,他说我的观点辞不达意,需要重新修改。4. 大学生:我在面试时,紧张得说得辞不达意,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优势。5. 成年人:他的解释总是辞不达意,让人很难理解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