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时病俗
拼音mǐn shí bìng sú
含义指忧虑时俗。
出处宋·曾巩《答李讼书》:“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典故出处
宋·曾巩《答李讼书》:“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反义词
愤世嫉俗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忧虑时俗。
成语举例:如仆辈虽念此痛痒相关,不能无悯时病俗之意。★明·唐顺之《答冯午山提学书》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指忧虑时俗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悯时病俗由“悯时”和“病俗”两个词组成。悯时意为关注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病俗则表示对不良风气和习俗的批评和不满。整个成语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不良风气的抨击。
使用场景
- 悯时病俗常用于描述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和反思,可以用于日常交流、文章写作和演讲等场景。例如,当我们看到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时,可以使用悯时病俗来表达对此的不满和呼吁改变。
故事起源
- 悯时病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据传,东汉末年,杨震担任中郎将时,经常对朝廷的不良风气表示忧虑和不满,他的言行被人称为“悯时病俗”。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成为用于批评社会现象的常用词语。
成语结构
- 悯时病俗的成语结构为“悯时”和“病俗”。
例句
- 1. 他常常悯时病俗,对社会不公现象表示强烈的不满。2. 作为一位作家,他用笔悯时病俗,揭露社会的黑暗面。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悯时病俗的发音“mǐn shí bìng sú”与成语的含义“关注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对不良风气的批评和不满”进行联想。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城市的高楼上,俯瞰整个社会,关注时代的变化,对不良风气表示不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社会现象和风气相关的成语,如“病民膏肓”、“忧国忧民”等,从而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悯时病俗,希望大家都能文明地排队。2. 初中生:我们应该悯时病俗,不要随地乱扔垃圾。3. 高中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要悯时病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悯时病俗,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