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辩口利辞在词典中的解释
biànkǒu

辩口利辞

拼音biàn kǒu lì cí

含义指善辩的口才,犀利的言辞。形容能言善辩。

出处《后汉书·班昭传》:“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

典故出处

  • 《后汉书·班昭传》:“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

近义词

  • 伶牙俐齿、辩口利舌

反义词

  • 笨嘴拙舌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善辩的口才,犀利的言辞。形容能言善辩。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能言善辩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辩口利辞是指在辩论或争论时,能够灵活运用辩才和巧妙的言辞,以迷惑对方或获得胜利的能力。这个成语强调了辩论时使用言辞的巧妙和技巧,以及借助辩才来获得胜利的能力。

使用场景

  • 辩口利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善于辩论和辩才过人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家、律师、演说家等职业中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辩论的人。同时,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善于使用巧妙言辞迷惑对方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段记载,说的是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故事。当时,项羽是一位善于辩论的军事将领,而刘邦则是一位善于运用巧妙言辞的政治家。在一次辩论中,项羽虽然辩才过人,但最终被刘邦的巧妙言辞所迷惑,导致失败。从此,人们就用“辩口利辞”来形容那些善于使用巧妙言辞迷惑对方的人。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辩口”、“利”和“辞”。

例句

  • 1. 他是一位善于辩口利辞的律师,几乎每场辩论都能取得胜利。2. 比赛中,对手的辩口利辞让他无法反驳,最终导致失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辩论台上,口若悬河,运用巧妙的言辞让对方迷惑,最终获得胜利。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辩论、辩才相关的成语,如“辩驳不已”、“巧舌如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辩口利辞的小朋友,经常能够用巧妙的言辞说服大家。2. 初中生: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他总是能够辩口利辞地回答,让大家佩服不已。3. 高中生:辩口利辞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可以在辩论赛中取得好的成绩。4. 大学生:政治课上,教授的辩口利辞让我们深受启发,学到了很多有关辩论和辩才的知识。

拆字解意

辩口利辞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