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不渝
拼音shǐ zhōng bù yú
含义渝: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典故出处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近义词
一如既往
反义词
翻云覆雨、见异思迁
英文翻译
unswervi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渝: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成语举例:《明史 年富传》:“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辨形:渝,不能写作“于”。
成语谜面:中转站是重庆
成语故事
东晋孝武帝时,朝廷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谢安声名远扬,但不愿为官,受扬州刺史庾冰的热情邀请,才勉强为官,在淝水大败前秦军,胜利后他辞官退隐到会稽东山,后来被迫出来做官,但他退隐东山的志向始终不渝,总想保持高洁德行。
详细解释
- 表示坚定不移地坚持某种信念、原则或目标,不受外界干扰或诱惑的影响。
使用场景
- 可用于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受诱惑或困难的影响。
故事起源
- 始终不渝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李煜。李煜是南唐末代皇帝,他的国家面临着外敌入侵和内部叛乱的困境,但他始终坚持保卫国家的信念,不屈不挠地抵抗外敌。尽管最终南唐被灭亡,但李煜的坚持和勇气成为后人称道的典范,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始终不渝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始终”和“不渝”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对事业始终不渝,从不轻言放弃。2. 她对爱情的执着始终不渝,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退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始终不渝”与一个坚定的姿势或动作联系起来,如挺直身体,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表达坚守信念的决心。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坚持、信念相关的成语,如“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始终不渝地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2. 初中生:他对自己的梦想始终不渝,一直努力奋斗。3. 高中生:她对科研事业的热情始终不渝,从不放弃追求新知识。4. 大学生:我们应该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被外界干扰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