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不惧
拼音lín wēi bù jù
含义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典故出处
《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近义词
无私无畏、视死如归
反义词
惊慌失措、临阵脱逃、贪生怕死
英文翻译
meet danger with assuranc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成语举例:方志敏烈士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危,不能读作“wěi”。
成语辨形:惧,不能写作“具”或“俱”。
成语辨析:临危不惧和“无所畏惧”都有不害怕的意思。但临危不惧强调的是在危急关头不怕;“无所畏惧”强调的是什么也不怕。
成语谜面:越是艰险越向前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乘学生颜回驾驶的马车周游各国,他们来到匡地,当地人恨颜回与阳虎,恰好孔子很像阳虎,匡人纠集军队围攻他们。子路赶忙去保护孔子,只见孔子临危不惧,谈笑自若,十分平静地弹着琴,匡人与孔子和睦相处。
详细解释
- 临危不惧是指在面临危险、困境或挑战时,能够保持镇定、勇敢面对,不畏惧困难,勇往直前。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危险或挑战时表现出的勇敢和冷静。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勇敢无畏的人,也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和他人在困境中保持勇敢的态度。
故事起源
- 传说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哲学家。有一天,孟子的弟子问他:“老师,您是如何能够在困境中保持镇定和勇气的?”孟子回答说:“当我们面临危险时,我们应该像站在高山上一样,不畏惧,保持冷静。”这个故事就成为了“临危不惧”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临危不惧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临”、“危”、“不”、“惧”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面对困难,他临危不惧,毫不退缩。2. 她是一个临危不惧的女孩,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勇往直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临危不惧”与“临时危机不惧怕”进行联想,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勇气、冷静相关的成语,如“勇往直前”、“泰然自若”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泳比赛中临危不惧,勇敢地跳入了水中。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他临危不惧,积极备考。3. 高中生: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临危不惧,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要临危不惧,敢于冒险和挑战。5. 成人: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临危不惧,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