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渴掘井
拼音lín kě jué jǐng
含义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出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典故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近义词
措手不及、临阵磨枪
反义词
有备无患、常备不懈
英文翻译
lack of forethough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成语举例:一着空虚百着空。临渴掘井,悔之何及。(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五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掘,不能读作“qū”。
成语辨形:渴,不能写作“喝”;掘,不能写作“挖”。
成语辨析:临渴掘井和“临阵磨枪”;都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有时可通用。但临渴掘井强调的是“临渴”;指临时急需;“临阵磨枪”强调的是“临阵”;指临到做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昭公亲近小人,不听品格高尚之人的规劝,结果被赶出国家,逃到了齐国,这才明白自己原来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齐景公觉得昭公已知道悔过,认为若让他回去,应该能成为一个贤良的国君。齐国大夫晏子却认为:掉在水里的人,一定要等到掉进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防备失足;迷路的人,迷失了方向之后,才知道应该注意路径。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着铸造兵器;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着去挖井取水(这就是成语临渴掘井的意思)。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平时对各种事情不做准备,不加提防,等到事情已就要发生时,才忙着采取措施去应付,那是行不通的。
详细解释
- 当一个人感到渴望或需要时,才开始想办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面临危机或困难时才想到解决问题,但由于行动迟缓,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临问题或困境时,没有及时采取行动,而导致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或无法挽回的情况。可以用来警示人们要及时行动,不要等到事情变得不可挽回才后悔。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在旱季来临之前,没有预先准备好水源。当旱季来临时,他才临时决定要挖井来解决水源问题。然而,由于他的行动迟缓,挖井的时间已经晚了,无法满足他的需求。因此,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个警示人们要及时行动的寓言。
成语结构
- 临渴掘井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临渴”表示在渴望或需要时,而“掘井”表示挖井。这个成语通过将渴望和挖井这两个动作联系在一起,形象地表达了在渴望时才想到解决问题的意思。
例句
- 1. 他总是临渴掘井,从不提前做好准备。2. 这个项目的失败是因为我们临渴掘井,没有提前做好计划。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挖井的情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酷热的夏天口渴难耐,却没有提前准备好水源。然后,想象自己临时决定挖井来解决渴望,但由于行动迟缓而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通过将成语的含义与具体的情景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寓言故事,可以帮助扩大词汇量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一些与“临渴掘井”意思类似的成语包括“亡羊补牢”、“后知后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常常临渴掘井,总是在考试前才开始复习。2. 初中生:他们在比赛前才开始训练,真是临渴掘井。3. 高中生:为了大学申请,我决定提前准备,不再临渴掘井。4. 大学生:我意识到临渴掘井的危险,所以我现在尽量提前做好准备。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临渴掘井”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