哓音瘏口
拼音xiāo yīn kōng kǒu
含义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出处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虽然,菲封不弃,敝帚自珍,哓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劳,不欲泯没。”
典故出处
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虽然,菲封不弃,敝帚自珍,哓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劳,不欲泯没。”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成语举例:《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不惮哓音瘏口为国民告,务唤起一般国民政治上之热心。”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哓音指尖利刺耳的声音,瘏口指无法忍受。哓音瘏口形容说话声音刺耳,使人难以忍受。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某人说话声音尖利刺耳,让人感到难受或不愉快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成语“哓音瘏口”源自《诗经·秦风·鸡鸣》:“哓哓者莫之能赐也,瘏瘏者莫之能夺也。”这句话描述了鸡鸣的声音尖利刺耳,让人难以忍受。后来,人们将其用来形容说话声音尖利刺耳的情况,形成了成语“哓音瘏口”。
成语结构
- 哓音瘏口是由两个具体的词语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的声音哓音瘏口,听起来让人很不舒服。2. 她说话的声音哓音瘏口,让人感到非常刺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想象一个人说话声音尖利刺耳,让人感到难受的情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声音的成语,如“刺耳入骨”、“铿锵有力”等,来丰富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声音哓音瘏口,我们都不喜欢听他说话。2. 初中生:她的声音哓音瘏口,每次听她讲课都让我感到很难受。3. 高中生:他的声音哓音瘏口,就像刺耳的尖刀一样,让人无法忍受。4. 大学生:她的声音哓音瘏口,每次听她演讲都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